俗话说三九四九冻成狗
都快冻成企鹅了
各种取暖措施纷纷登场
小伙伴们为了取暖拼尽全力
嘚瑟必备膏药
暖宝宝必占有一席之地
迫不及待地搜索某宝
真是拜倒在了“暖宝宝”的石榴裙下
一看销量,惊呆了
不得不说
“暖宝宝”真是神器
腿、肩膀、胳膊、甚至脚底都可以贴
只是
“暖宝宝”导致的安全事件也不少
每年都有人被暖宝宝烫伤
那么
“暖宝宝”怎样使用才安全
有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暖宝宝”呢
???
暖宝宝是怎么送“温暖”的
暖宝宝发热归功于内部产生了一种氧化放热反应,暖宝宝内高纯度的铁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热量。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发热时间根据产品品牌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0-12小时之间。
暖宝宝造成的烫伤为低温烫伤,也可称为低温烧伤或低热烧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一般来讲:
49℃的热源持续3分钟便可致表皮损害,超过9分钟表皮就会坏死;
接触44℃的热源6小时,可致皮肤不可逆损伤;
温度处于44-50℃之间,皮肤受伤程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
暖宝宝产生50-60℃的温度,贴在衣服外部再传递给人体,皮肤能够适应甚至感到舒服,让我们常常忽略了保护皮肤,有时候会忘了取下来。暖宝宝长时间与某处皮肤接触如同“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的创面早期主要变现为皮肤上出现水泡。由于水泡不会被视为严重创伤,再加上使用者对低温烫伤的了解不深,且暖宝宝体积不大,带来的创伤面积也不大,其严重性往往得不到重视。
实际上,看似仅仅几个水泡,损伤可能已经发展到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神经、血管。所以,一旦出现疑似低温烫伤的症状,要足够重视,及早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暖宝宝导致的低温烫伤并非不可避免
使用时应该做到以下5点
1、购买时,要注意看清楚外包装是否齐备生产日期、厂名厂址、联系方式、执行标准、有效期限等相关信息;
2、拿出往年的囤货,需要看是否在有效期内;
3、取暖时避免暖宝宝直接接触皮肤,并且避免暖宝宝长时间接触相同部位;
4、睡觉前,务必取掉暖宝宝;
5、不要在取暖器前及电热毯上使用暖宝宝。
以下5类人群
使用暖宝宝时要格外小心
???
1、婴幼儿
婴幼儿抵抗寒冷的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取暖物品,但他们的表达能力欠佳,如果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2、儿童
儿童虽然具有表达能力,但是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往往忘记自己取下暖宝宝,也需要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3、老年人
老年人因年龄原因皮肤感受迟钝,对温度刺激反应不灵敏,在低温持续作用下易被烧伤。
4、皮肤感觉功能暂时或永久减退的人群
麻醉术后患者、瘫痪、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暖宝宝,如果使用,需旁人精心照顾,避免低温烫伤。
5、创面难愈合人群
糖尿病人群、部分皮肤病患者在烫伤后容易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并形成慢性溃疡,使用暖宝宝前需咨询医护人员。
最后
还要叮嘱一句
不论购买哪款暖宝宝
一定要注意防止低温烫伤
除了暖宝宝
你还有什么取暖大法
评论区留言吧
咨询医生预约挂号随时交流
咨询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题目即可)BTV:持北京社保卡在燕郊可直接报销(附办理流程)
十省新农合转诊异地就医医院成试点
盘点|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燕达声音」
人民日报领导一行莅临燕达国际健康城参观
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线!携手春雨医生打造河北首个"云医院"
全国政协考察组莅临燕达调研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第十届健康医院荣获年度健康促进示范机构称号
回复关键词有惊喜
▼
心内一科|心内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体检中心|耳鼻喉|眼科|肾内科|肿瘤放疗科|高压氧科|口腔科|生殖医学中心|皮肤科|康复科|老年病科|感染医学科|功能检查科|疼痛科|核医学科|检验科|影像中心|麻醉科|输血科|病理科|手术室|药剂科|公共卫生科|心理咨询科|研究院|门诊|医保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