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泰戈尔
采访王芳的时候,是我目前话最多的一次,且全程无尿点,一直憋着,不想离开王芳的故事。
她的很多经历、观点、喜好、习惯,甚至口头禅,比如假装、值得、活久见、兜兜转转、……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其实,我差点特别冲动地、自私地构思这篇文字,穿插点我和王芳的许多巧合:多么认同“无巧不成书”的惊人,认为冥冥之中有操控;最讨厌明明可以做好却因为不认真而出错;不能忍受、原谅从自己手上过的事情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包容人,却不能容忍不好事物的态度……
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控制自己,免得遭人骂:你以为你跟王芳一样有名、一样出类拔萃啊?是的,是的,我自愧不如。我没有攀比的意思,我从王芳的朋友圈里看到,海明威说了“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我和她一样的,唯独就是同为70后;对了,我们小时候都被人评价清高、傲气,现在说就是高冷;我俩还都是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毕业的;还有,她也曾在新疆经济报系的经济报社工作(实习)过,我在同属经济报系的都市消费晨报社工作过5年,都做过记者。我们不止是校友,还是同事喔!
……
你看,一说就止不住了,和优秀的人在一起,难免老想蹭点人家的优点,你就原谅我的“傍大款”吧。本来是要写人家王芳的,结果自己还占了这么大的篇幅。
再说一句,如果,你是70后,和王芳在一起,一准就像我和王芳在一起聊天似得,总是情不自禁地说起自己,她太能调动人的参与性了。好了,收!
回忆:王芳和阿亮
王芳和阿亮做完近视手术照的纪念照片。
王芳是我唯一(或者说:一对)追过的主持人,追过她和阿亮主持的《下班万岁》、《中午不加班》,还追过他们在冬季组织听友的古海温泉活动。
估计,那会,很多70后和我一样,是他们的粉丝儿;那会,他们抢了不少FM94.9交通广播晚高峰名主持的风头;那会,很多人因为他们而知道了FM92.9城市广播。
我追他们,源于年吧,我处于低谷阶段,郁闷着呢。一次无意间调到FM92.9,《下班万岁》,这名字,够痛快。再一听,分分钟就被他们俩毫不掩饰、甚至有些肆无忌惮的笑声所吸引,还有那些和自己的经历那么贴近、真实,活生生的话题。印象最深的话题有三个:食堂的馒头、大雾的一天、酒量。
妈呀,这都什么主题。主持人太生活、太肆意挥洒了吧?完全本色出演,没有任何扭捏作态。节目可以这样做?不用端着、正襟危坐?
我,如获至宝的感觉,天天那个点儿,7点到9点,叮着听,深怕错过,晚高峰从此再拥堵,心不堵。又一天,发现他们俩中午1点到3点也在,《中午不加班》,的吧的吧说两小时,似乎两人说得更带劲儿,我听得也更过瘾。
随之,就有了想见一见他们的冲动。冬天,他们组织了古海温泉的活动。我一听,冬天泡温泉,不错的体验,立刻报名,和爱人同去。
我记得,当时看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崇拜和仰慕,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心里在想,他们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到底有啥区别,为什么那么能说,还那么默契?他们怎么就知道听众喜欢听啥。他们哪里找的那么多话题,万一有一天枯竭了、没说的了,咋办?
那时,哪里会想到,我竟然有机会和自己的偶像王芳面对面坐在一起,听她讲自己的故事,讲她和她的搭档阿亮的合作。王芳和阿亮彼此都承认:好搭档百年不遇。
他们很庆幸,在自己的事业青春年华,遇到了彼此,默契一触即发。他们的节目话题,通常都是在从9楼下到1楼那么短短的时间,灵感突现、一拍即合的。
这么短的时间,当然没有稿件可依,也没有提纲,也没有规定先说啥谁先说,完全临场发挥。
之前干嘛?之前两人虽然仅有一个隔档的距离,也不做准备。阿亮酷爱打麻将,有时候一个通宵,第二天仰头补觉。然后“电梯话选题”,然后进直播间,然后《中午不加班》。
晚高峰的话题又是咋来的?
他们俩去吃饭,还特搞笑,把团结路向阳坡的餐馆都吃遍了,动不动吃着、聊着,给看上去很有特点的人起外号:四非阿姨、光头大哥、骆驼……绝没有笑话的意思,主持人通常比较擅长发现、总结而已,也是基于他们有生活。
到了6点多,要上节目,两人对望,今天说啥。聊着聊着灵光一现,就又出来了。
王芳说,阿亮在生活中也是经历过磨砺的,受过苦的,而且和他玩的都是比他年龄大的,所以很多话题,他也都能融进来。阿亮了解人间百态、人情世故。那王芳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呢?两人的默契从哪里来?
追问:“生活”和默契
快乐一家人。
王芳有一个和她只差一岁的弟弟。小时候,爸爸总是出差,妈妈一个人带得太辛苦,就把王芳先后交给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带。王芳3岁到6岁是在陕西农村过的。那时候,她身边有3个经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互相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那个年代的老人家喜欢讲迷信、讲鬼故事。以至于,王芳后来经常给弟弟讲鬼故事,哄弟弟睡觉;现在给同事讲,把同事吓得毛骨悚然;甚至给出租车司机讲,司机吓得没找钱就跑了!
有一个故事,对后来王芳的为人处世、做事风格很有影响。姥姥说,不浪费的、孝顺的孩子,打雷闪电的时候,就会给双手劈一堆金镯子;如果浪费粮食的、祸害别人的,就会把双手劈掉。
王芳说,她吓坏了。老家的打雷闪电可不像乌鲁木齐的,那真叫可怕。而且那时候的老宅子,只有门槛,没有门。每当打雷闪电的时候,她就把手藏在衣服口袋里不敢伸出来。即使后背突然发痒,都不敢去挠,找个地方蹭一蹭。
王芳跑去给姥爷说姥姥给她讲的劈手的故事。姥爷说,你又不是坏人,你怕什么。王芳这才释怀。
回到刚才,我说:默契来源于生活。
加上,他们学生时代的经历,比如王芳是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校园广播站记者站的站长以及大学期间在FM99.0、TBC(当时的FM92.9)、还有经济报社的实习锻炼都为后来奠定了基础。
至今,她都非常感激,曾经在报社的文字经历,本来她的专业也是新闻采编,而且她喜欢极了名字登上报纸的欣喜,还有赚到稿费的成就感。她曾经说:感谢报纸君,你们写,我们读,我们都是媒体人!
再加上,王芳和阿亮之前分别做过单播,也合作过一档《公鸡下蛋》(当年那档赵本上的小品很火,那年是年)的轻松说新闻的节目,还有《请别挂电话》,做了两年。当时就是因为反响不错,同时增加了真人娱乐秀《中午不加班》和晚高峰《下班万岁》。两人一直配合了5、6年。连阿亮的爱人都说:你们俩相处的时间比我们俩都长。
有人说,找一个绝好的搭档,比找爱人还难,“一生等一回”。
康熙的最后一期,非常理解搭档的感觉。小S说:搭档的每一秒都让我觉得有你很幸运。蔡康永说:如果再有12年的时间,可以做一个长青版的节目,主持人很有肉欲,却又力不从心……
王芳和阿亮的最后一期节目是哪一天,不知道王芳还记得不。已经过去5年了吧,当年的王芳是怎么想的呢?阿亮的走,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王芳说,阿亮当时给我说要走,我表示支持。
领导问:阿亮走了,你怎么办?
王芳说,我以前也做单播啊,做了10几年,没问题。现在需要尽快重新启动一个新节目。
领导问:没有现在的好,怎么办?
“那必然的,因为它起点太高了。尽管没现在的好,我也必须从原来的节目上退下来。”
“你做什么呢?”
王芳说:“做什么节目都可以。”
后来,《早间新闻》,还有下午4点到6点的《爱车音乐派》都归王芳了。
由此,关于做早间节目的各种“戏谑、自嘲”出现在王芳的朋友圈:
我压根不在乎早起
当年上学的冬天
早上都是要义务给班级烧炉子
你们不懂当年的术语:架火
我一辈子忘不了
6点出门的时候月亮照亮雪地
空空的教室里火炉一点点的温暖
还有早点的味道在炉盘上
硬皮馒头里油泼辣子面的香味
找领导签字,远远地看见我,用60分贝的声音说:“原来是你!我以为是哪个村姑!”
我很有内涵的哦一声,装鹌鹑。
领导并不打算放过我,又补了一“刀”:“你是特意这样打扮成村姑样子的吗?红配绿?”我解释了一下,早上6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真没时间打扮。早上冷,捞着保暖就行……
不要让我上早班,让我上早班我就放大招,风大雨大,谁都别出去浪……
记录:现在的王芳
现在的王芳,一有大型活动,领导就把她捞过来,“真刀真枪”地甩开膀子干啊。总统筹、写策划、写报告、带同事、做指导。
去年高铁开通专题节目,王芳准备了6个小时N多字N多页的稿件,28个录制剪辑好的音频,4个片花,节目中要用的音乐;还要部署好记者采写节奏,甚至连“到了高铁可能没信号”的状况都提前预见并且做好预案了。当她直播完6小时,从直播间出来的时候,感觉天空好蓝、阳光好刺、肚子好饿……
数字往往能说明一切,简单粗暴、真实有效。
每天早新闻总字数字左右,每天下午节目字数字左右,一天读稿子的字数是字左右,一个月就是字左右,一年就是字左右。这要是一个字一毛钱的话……
在“戏谑、自嘲”和这些数字中,王芳在“3分钟热度”的爱好里游荡,也在执着看书学习的美好里“浪费”时光。
会织毛衣的王芳说,以前绣十字绣可以绣一个晚上,看书可以看得昏天黑地。现在,也在深度反省、反思自己,做自我检讨,为什么持续两个小时的事情都做不到了呢。
学着做裙子,做成了一件,挺开心,可是随后就再也不做了;兴趣来了,买了好多工具、珠子呀,最终做成了一对耳环,成为封山之作;想减肥,买了瑜伽球,用了吃奶的劲儿,好不容易吹起来了,可劲地练了两小时,第二天浑身痛得差点起不来了,结果自然是减肥行动夭折。
想想自己刚工作那会,像大牲口(她自己说的)一样地工作。连续7天,每天整晚上整晚上监听广告的劲头咋那么大。曾经是熬夜3天缓一天,现在是熬夜一天,缓3天。
玩性少了、熬夜少了、喝酒少了,看书没少、工作没少、学习没少。
粱文道是王芳最喜欢的。他所有的书,王芳都有。他参与的《锵锵三人行》,主讲的《开卷八分钟》也是王芳十分钟爱的。
她说,粱文道内里哀伤又很丰富。底子是很深厚的,但是他只是浅浅地说一句。我就喜欢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再加上一个男人,本身又有点带着哀伤的、有文化的、书卷气很浓的男人,多迷人那。
她还喜欢周国平的散文。因为做了10年情感节目(我说我也做过晨报短暂的“阿霞”时,王芳大为吃惊),也喜欢亦舒、李碧华、安妮宝贝的书。
看中国剧,她则有一个习惯,先看书,再看剧。比如《甄嬛传》、《如懿传》、《法医秦明》,她会看剧里演员的演绎。如果是剧在前,书在后,她就不看了。
看美剧,她喜欢侦探类、逻辑性的,比如:《犯罪心理》、《逝者之证》、《识骨寻踪》。后来不好找这种剧了,因为太血腥、太暴力,被广电禁止了。还喜欢看《艾伦秀》、《康熙来了》,在里面也可以找到素材、话题。
主张“出名要趁早,不要脸也要趁早”的王芳,现在的确不如曾经风风火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话题。无所谓了,她已经早早有过了,已经过了“名利”时代。再说,又有谁能一直成为常青树呢?再说,这也不妨碍她继续讲鬼故事,继续吓唬周围的同事,继续吓跑出租车司机……也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就像王芳归纳的,即刻脱口而出的:活得越久,见得越多。
人的生活兜兜转转,百转千回。你以为很远的东西,说不定就在你身边;你以为很近的东西,一回头,你跟它千山万水。
兜兜转转,留下的也不过是一些人。你无法去绑架其他人的意愿,因为你也是其他人。
王芳朋友圈:正邪混搭
幕后
问:电台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答:像姜一样的人才,放肉里像肉,放鱼里像鱼,放鸡里像鸡。
光鲜的背后都是艰辛,“艾德莱斯飘起来”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的,连服装设计师都成了催场加舞美了!血泡3、4个,体重少3斤,应该算工伤吧。
我们这行是:光看打鸡血,不见落水狗。
早上出门是水豆腐,下早班是老豆腐,熬到中午是豆腐干,熬到下午是熏豆干,下班的时候是炸豆饼。
又该进“冷库”上班了,“冷库”直播间里取暖基本靠抖。
每一个在播控楼上班6小时以上的人,上辈子都是古墓派掌门人。
新年第一天写了一首诗:夜半出门天亮归,眼袋下垂鬓毛衰。不是小姐不是贼,新闻战线主持人。
开会开的我现在就一个离不开:上眼皮离不开下眼皮……
正能量
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王朔
电台节目是乘0的效应,每个人都做到分,但是只要有一个零,一切都是白费。所以做电台,不要总想着有多少分,而是要小心不要出现那个零。
亲吻奖杯的时刻,我代表领导感谢《新闻早报》的主播王芳、东亮。3年来听党指挥、严谨认真,做好每一天的节目,零失误、零差错。大事面前冷静清醒,小事面前个性表达、特点鲜明。好的新闻主播让领导少挨骂、不挨骂;好频率看宣传,好宣传看新闻!感谢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可以做到的一切都离不开身后的支持。,继续加油!
广播人是孤独的。孤独并非是寂寞,这种孤独是一个人、一个话筒、一台采访机的一次次记录呈现。新时代的广播人,更像是一个孤独的战士,坚守在传统媒体的阵地上,不肯倒下,也不能倒下。开播23周年,多少人的坚守呵护,多少人的努力奋斗。我们本来可以是过客,却因为深爱而扎根。私家车广播开播23周年,如果爱,请深爱!
王芳朋友圈里几大关键词:梦、鬼、污、瘦、购、逗、酒
梦
睡得昏天黑地,做梦梦见我妈用一锅火锅汤泼我才叫醒我。这天气就适合体验“高位截瘫”的生活。
昨天晚上做梦,梦见吃斑鱼火锅送大虾。虾好大。煮熟了就想:这是梦,不能醒,吃到再说!然后剥开大虾歹歹地吃了一个。
昨晚,梦见自己去做发型,国内著名发型师设计,连烫带染一共,一咬牙一跺脚决定要做个国际范儿的造型。结果,头洗了,闹钟响了。有一种梦醒时分,叫窝火……
鬼
有种说法是,鬼月的时候如果感觉偶尔头有点晕晕的,就说明去世的亲人在抚摸你的额头。这样一说,感觉鬼月也没那么可怕了。
夜深了,给大家讲个灵异故事吧。
揭掉面膜的时候都会在镜子前端详一下自己的脸,然后洗脸,擦干水,拍着水润光滑的脸,满意地走出洗手间。路过镜子,就那一瞬间,我转头看镜子的一瞬间,镜子里的那个我慢了半拍动作,转头!对视!脊背一阵寒……
我小时候玩过一个超简单的游戏:拔根头发,从中间拽断,然后看自己能活多少岁。不知道有没有人玩过。
乌漆麻黑的院子里,老人家悄悄地靠在树上接地气。吓我一跳,以为有人上吊!
今天上午晨会结束,体会到的警世名言有一个。
“在乎你的人,再忙都会回你信息;不在乎你的人,坟头信号不好。”
污
听说河滩路堵死了,于是走外环,没想到外环堵成马了,走市区吧,一球样!
在公交上放屁的人绝对都有阴暗心理!!
瘦
我要是能跟狼一样吃再多肉都不胖,该多好啊……
欢天喜地地来上班,门口遇见了卢总监。他用配音般的浑厚男声,温柔地问侯我:“过年你长肉啦!”我强颜欢笑,心碎成饺子馅了。
在大院里遇到了大学的班马(班级白马王子)。还记得当年宿舍里的夜谈话题基本上都围绕着这神。今年,看到他发际线已经抵达后脑勺,T恤衫捆在大肚皮上,心中感叹天了噜!岁月是把猪饲料,总会喂肥最看好的。
购
你问我为什么爱网购,因为我喜欢每天的生活都有盼头!
最近权威研究报告表明:半夜不睡觉,躺在床上,很容易把白天放进购物车的东西毫不犹豫的下单。
逗
不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不给遥控器,感觉不自由。
熬了一年,今天有时间去烫头了,老板娘问我想要啥样的卷。我说,整体造型比藏獒的稍微小一点就行……
过年真好!每天睁开眼睛就想,今天去哪嗨、怎么嗨。然后嗨完了睡成猪,一天把一周的娱乐活动都造完,争分夺秒地享受昏君的生活。
北门、南门上班的亲们,一点儿不堵,早上6点50分出门就可以了!
因为这片菊花太像钱堆了,所以我们挨个在“钱堆”里拍照留念,假装在金银岛。
酒
陪我父皇喝酒,父皇深沉地说:“从迪拜回来接连几个晚上都做梦。”
我问是啥梦。父皇幽幽地回答:中国梦。
马路上两个醉汉晃晃悠悠地搭车。想当年,我们也有过喝酒喝到天亮的时候,晃晃悠悠、开开心心。现在,年轻的人还在昨天的宿醉里,而我已经开始今天的工作。
又喝成勺子了。
星期五喝酒的好处就是,第二天醒来发现居然是星期六,就跟换包包翻出两百块钱一样的开心!
超爱这张照片,笑得好真、好开怀;超爱这祖籍河南、族别蒙古,豪情万丈,聪慧丰富的王芳。
生日快乐,王芳。今天是你的生日。
谨以此文献给记者节
记者节:年11月8日是第17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因当时没有确定记者节的具体日期,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世界很多人你我却相遇
图为:布加迪
由拉姆拍摄、制作于年夏,嬉游客栈。
拉姆
感谢拍摄
布加迪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